酱酒:走得慢一点,让品质跟上价格
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变得忙碌起来,脚步在不断加快。被时代的节奏支配的人们,也越来越像一个个机器人在跟着节奏快速运转。
很多人只知道被时代催着盲目前进,结果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心。做人如此,做企业又何尝不是呢!
众所周知,白酒行业现在是清、浓、酱三香鼎立的状态,行业老大茅台自从2004年反超五粮液后,就成为了白酒行业的“神话”,位居榜首已有17年之久。
2010年,中国白酒行业正值黄金十年的巅峰时期,酱酒的净利润仅占全行业的12%,酱酒企业的数量仅有350家;到了2018年,酱酒的净利润竟然占到了全行业的35%,企业数量也高达1000多家,吨酒价格也提升到了全行业平均价格的12倍!
看得出来这17年间,茅台不仅把自家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随着茅台的持续火热,带动了一大批酱酒企业的兴起。
唾手可及的高利润,吸引大量企业前来掘金。无利不起早,资本的逐利性在这里显现无疑。
01
价格虚高,隐患深埋
有利必有弊,也正是因为酱酒的价格虚高,使得其隐患深埋。价格虚高这个问题全行业都存在,但是酱香酒最过分!甚至有不少投资酱酒的资本家把酒的标价对标茅台,指望一夜暴富。
上世纪80年代,各大名酒的价格相差无几,几十年过去了,早就物是人非了,酒质的变化远不及价格的差异,价格的差异又让消费者对酒质产生了怀疑。
消费者始终觉得“一分价钱一分货”是市场永恒的真理,其实不然。最起码在白酒市场上这么认为的话,这个亏你是吃定了。在茅台没有五粮液贵时,大家觉得还是当时的佼佼者五粮液更好,茅台也就那样吧,但是当茅台的价格一跃而上时,消费者就换了套说辞,觉得茅台就是最好的。酒还是那瓶酒,价格变了怎么人们的评价都不一样了,就很离谱。
哪个酒价格高,消费者觉得哪个酒好。这不是正中了资本家的圈套了嘛!资本家喜欢哄抬价格,牟取暴利,消费者喜欢盲目追逐价高者,这一举两得的“好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消费者也在觉醒,不会一直被资本家牵着鼻子走,当消费者不再愿意为酱酒买单时,酱酒就凉了!
02
贴牌产品催化酱酒市场崩溃
蜂拥而至的淘金者,也使得酱酒行业乱象丛生,其中贴牌产品成为重灾区。冲着酱酒高利润而来的,不仅有很多跨界投资者,还有经销商。经销商们何尝不想搭个顺风车大赚一笔,于是疯狂开发贴牌产品,更夸张的是一些个体烟酒店老板也开始开发贴牌酒,一店一品,千商千品的壮观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有的人甚至都没有分销渠道,没有一点营销经验,就盲目跟风。产品未经审核检验上市、包装剽窃或制作假酒、虚假宣传等,这样的产品流向市场轻则影响消费者对整个酱香产区非大品牌产品的信任度,重则出现食品安全、违法宣传、虚假宣传等,对整个酱酒行业的发展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威胁。
他们根本不在乎管理是否跟得上、产品是否有可持续性、宣传投入的资金是否充足等问题,他们的如意算盘就是尽快把手里的货甩出去,把资金收回来。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上千家酱酒企业有上万个产品,而且这个数目还在极速增加。产品还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一里一外客户可就亏大发了。这些贴牌产品品质良莠不齐,正在摧毁酱酒市场。
酱酒热,更多是资本助推下的媒体热、渠道热和原有酱酒消费者的恐慌性囤货热,离真正的大众消费还很远。
乱象丛生的酱酒行业想要持续性发展切忌浮躁,不能为了赚快钱而忽视基础工作。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企业甚至整个酱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现在正是酱香酒行业的黄金时期,如果不从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只想赚快钱,寻思怎样才能利益最大化,只怕最终也会成为过客。行稳致远,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最终收获行业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