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白酒便宜(白酒哪里买好)
青岛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
老青岛的痕迹却越来越少
在这座不断翻新的城市中
总有些东西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哪里白酒便宜,历久弥新
中山路这条百年老街哪里白酒便宜,一直是岛城人心灵上的寄托,多少离家千里的岛城人看到这张图,就有了回家的感觉
对于每一个青岛人来说
最直接、最深刻的城市记忆
或许就是食物的味道
只是,有些味道,或随着时间一起消失
或在我们的不舍和无奈中渐渐远去
关于老青岛的味觉记忆
你还剩多少?
记忆里的老字号
有些味道,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
成为小时候最珍贵的回忆
下面的这些,有一些依然在出售
但是有一些已经渐渐淡出了视线
想吃都买不到了……
崂山可乐
崂山可乐是真正的青岛特产,青岛汽水厂生产。好多外地人来青岛还取笑崂山可乐的颜色、包装模仿可口可乐,可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崂山可乐在青岛,可是比可口可乐更早的饮料,比北京的北冰洋、西安的冰峰历史更早。
1953年,国家在青岛组织科技人员,开发出中国第一种碳酸饮料——崂山可乐。1980年到1990年,崂山可乐一直供不应求,青岛市场的占有率稳占80%以上。
这是80年代的瓶装崂山可乐,当年每瓶一毛五。年龄超过30岁的人有没有很感动?还记得自己喝第一瓶崂山可乐的幸福感吗?
青食饼干
青食钙奶饼干泡热水或者泡牛奶,浓浓的奶香和柔滑的口感,是几代青岛人共同的记忆。
1961年国家暂时困难,全国处于“贫血”状态,大人为了果腹“以瓜代菜”哪里白酒便宜;但婴幼儿营养欠缺,佝偻病、小儿贫血症患儿增多,根据婴儿发育所需营养研究原料配方,“青食”牌钙奶饼干脱颖而出,成为新型儿童营养饼干,并被列入计划供应的婴儿食品。
今非昔比,当年的特供产品现在在超市里可以轻松买到。但是,在物质丰富的当下,这一份伴随我们的钙奶饼干并不如那些进口食品有新鲜感,但每次看到他的身影,总能勾起一段儿时的回忆。
栈桥白干
四十多年前,栈桥白干风靡一时,是青岛人饭桌上最常见的白酒,因为价格是1.15元,人们都叫它“115”。栈桥白酒62度,属于高度酒系列。当时人们习惯把所有的白酒都叫做“白干”,栈桥牌白酒自然也被称作“栈桥白干”了。
“栈桥白干”的创始人是王宣忱,1919年,受到孙中山“实业救国”号召的影响,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开办了山东地区的首家客运公司、中美冷藏厂、华北酒精厂等实业;晚年他还投身教育,成了尚德小学(上海路小学的前身)的校长。
当年的栈桥白干,一瓶一块多钱,散装便宜一些,一斤九毛钱。用坛子或大瓶子盛着,一般都在小商铺里销售。商铺里备着酒提子,剂量大小不一,最大的半斤,小的一两。有来买酒的,问明数量,然后确定用什么提子。
娃娃头雪糕
当年青岛最有名的冰糕——娃娃头!一毛五一根。童年的记忆,形状可爱很受欢迎,拿在手上就充满童趣。
每次买娃娃头打开包装的时候,心里都很忐忑,总担心娃娃的脸可能会化掉,如果剥出来的娃娃头很完整,心里就会特别满足。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娃娃头雪糕也被玩成了表情包……
青岛高粱饴
首创于1956年的青岛某品牌高粱饴,曾是无数青岛人最喜爱的糖果之一,更是不少人儿时眼中的 “奢侈品”。至今已跨越大半个世纪,味道还是原来的味道,包装还是原来的包装,高粱饴的味道仍令人心向往之,还是如今外地人来青岛,必买的伴手礼。
青岛高粱饴一向以“弹、韧、柔”三性兼备而著称。如今的高粱饴口味变多,包装种类也增多,不过有一点没变,原味的口味一直是最原始的。
近十年来,青岛高粱饴也与时俱进,经过口味创新和重新包装,开始重新“盛装”大规模上市,除了原来的口味外,还增加了果味和海味等十余种口味。
灯塔酱油
1904年,沙裕福来到青岛的芝罘路上创办了“裕长酱园”,首开青岛的酱园业的新纪元。从裕长酱园肇始,青岛的酿造业走过了110年的历史,始于清光绪末年(1904年)的裕长酱园,历百年岁月,与青岛同辉。
闻香识味,重油重酱的鲁菜是少不了酱油的。很多老青岛,记忆里都有拎着瓶子打酱油的经历。如今在超市调味品专柜,酱油品牌琳琅满目,竞争很激烈,但很多老青岛人依旧对灯塔酱油情有独钟。
几近消失的稀罕海货
“纳米虾,是末货,浓缩的极品没得说
泥蚂小,味道好,油炸酱爆任你挑……
纳米蛤蜊海沙子,拌炒炖炸样样奇。”
在城阳上马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然而民谣里的这些美食
现在数量越来越少
慢慢消失在大众的餐桌上
胶州湾泥蚂
泥蚂是一种生长在泥滩中的小海鲜,样子有几分像蜗牛,薄薄的外壳。
泥蚂生长在胶州湾沿岸的泥滩中,有手指头肚大小,颜色呈灰白色,外壳很薄,落潮后大多喜欢在平坦的水湾软泥中爬行,乍看上去像蜗牛。
在以前,泥蚂是做为一种“零食”存在的,把炸熟的泥蚂晒干,用木棍类工具轻轻敲打,外面的薄皮碎开,用簸箕扇净,留下的就是泥蚂干。再用新鲜向日葵叶子围成碗状,抓一把泥蚂干放在叶子中,然后就可以拿着“小零食”去和朋友们聊天了。
不过,如今滩涂少了,泥蚂也变成稀罕物了,即使市面上有卖的,想买还得赶大早,否则就只有去酒店吃的份了。
末货
末货其实是一种很小的虾仔,现在俗称“纳米虾”,多见于棘洪滩、上马、河套、红岛一带,青岛的其他地方少见,加上个头极小,在市面上销售时,多被人误认为虾酱。
新鲜末货吃起来很有讲究,一般不下锅,最好趁鲜生吃。吃的时候用筷子蘸上一些就可以了,足见它的珍贵。
还有一种吃法,把刚出笼的馒头掰开,抹上生鲜末货后再合上馒头,鲜味很快被馒头吸收,再打开馒头竟找不到末货了。当然,这要求末货极其鲜嫩才可以。
因为数量少,末货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市区的有钱人常托人到前海西买末货。在当地每逢末货上岸,海货贩子立即抢购一空。到了集市上,村民争先购买,不是回家尝鲜,而是孝敬老人,再不就是给沾亲带故的人吃。
海沙子
海沙子,学名兰蛤,因其身体小,只有0.3厘米左右,并且口味鲜嫩,具有极高的保健营养价值,又被称为珍珠蛤、纳米蛤蜊。在重视保健的今天,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近年来食用海沙子的需求量剧增,产量锐减,海沙子的身价倍涨。
耗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蚝艮鱼数量最多,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然而现在,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也未必认识。
蚝艮鱼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较高,虽然生长在海里,却需要稍有淡水进入,蚝艮生长在泥滩中,对泥底的厚度也有要求。河套和上马浅海区泥滩长度较大,入海口处海水盐度适合蚝艮生长,相对数量较多。
蚝艮的数量非常少,所以很难被发现。吃蚝艮的季节,价格是难固定的,便宜时一斤七八十元,最贵时高达150元。除了数量少,捕捞也实属不易,运气好的时候几个小时能捕一斤,有时几乎捕不到。
黄鲫子鱼
“椿芽冒,黄鲫到;煎着吃,满嘴香;拌着吃,鲜倒人。”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黄岛区琅琊湾出产的一种小鱼,名叫黄鲫子鱼,当地人又称其为“黄剪子鱼”。曾经,这种小鱼是本地人常吃的家常鱼,如今却因为数量很少,成了稀罕物。
曾经一网能捕近千斤黄鲫子鱼,后来,渔船越来越多,黄鲫子鱼的数量就越来越少了。现在每张坛网每天也就能网住十几条黄鲫子鱼,差了千倍。
以前渔民们吃黄鲫子鱼就是用花生油煎一下,再用单饼或者煎饼卷着慢慢品味。而这样的场景如今已经见不到了,随着黄鲫子鱼产量锐减,现在基本都被一些海鲜酒店收走,百姓的餐桌上已难得一见。
我们想留住所有美好的东西
但有些事物和时间一起流逝
消失于现实,只能留住我们的回忆里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
但改变不了一切
纵然有些味道慢慢消失
但它们依然是属于青岛人的独家记忆
你还知道哪些即将消失的青岛味道呢?
我们一起去挖掘、挽留它~
喜欢的请点
直接与小编工资挂钩哦~
1个3毛钱!求鼓励!
感恩么么哒~
青岛微时光综合网络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青岛微时光
微观青岛 时光恰好
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13335053521
法律顾问:京师(青岛)律师事务所
董晓龙律师:13792496643